河北股票配资|十大配资公司_线上配资炒股

淹没德国的钢铁洪流,秉承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T

发布日期:2024-05-31 03:16    点击次数:182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但让世人领教了装甲师、闪电战的威力,也让大家见识了坦克这一新型陆战装备的厉害。在1940年东方的苏德战场上,曾有一款外观粗糙、其貌不扬的中坦,以优异的性能成功打破德国装甲师的不败神话,挽回了苏维埃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它就是二战坦克的标杆T-34。那么这款坦克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能让它与德国的三号、四号、虎式、豹式相抗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T-34坦克是怎样炼成的!

拖拉机厂诞生的二战最强中坦T-34

作为叱咤战场的重装车辆,坦克的出身本应是高贵的,只有拥有一流制造工艺与汽车工业技术的厂商才能生产出精良的坦克。戴姆勒·奔驰、保时捷、MAN等大厂给了德系坦克强大的品牌加成,相比之下的T-34则只能用草根一族来形容,其出产厂商马雷舍夫工厂创立于1895年,旗下唯一拳头产品就是共产主义牌履带拖拉机。

T-34早期原型车A-32

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让苏联人看到了其BT快速坦克防御力的不足,因此军方急需一款新型坦克,以应对未来战争的需要。1937年11月,马雷舍夫工厂临危受命,率领着由拖拉机设计师组成的研发团队,于1938年至1939年间先后设计出A-20、A-30与A-32三款车型。A-20虽然拥有先进的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但与A-30一样都因装甲薄弱、火力不足而被淘汰。而最终获胜的A-32,则被进一步发展成了后来的T-34。在旁人看来,拖拉机厂造坦克更像是一个笑话。但马雷舍夫却向世人证明了,造好拖拉机对造好一款坦克的重要性。

后期型的T-34/85

有了前期BT快速坦克与A-32试验车的技术积累,第一辆T-34中型坦克于1940年1月从马雷舍夫工厂下线,并于同年6月开始量产。不久之后苏德战争爆发,工厂被迫迁往较为安全的内地。1941年12月,新厂第一辆T-34坦克下线。1942年4月,新厂坦克产量全面超过战前水平。凭借着爆表的生产效率,T-34一直在战场上压制着德军坦克的进攻势头,成了苏军与德军对线的主力。

2、完美继承BT坦克机动性的中坦T-34

机动性是衡量一款坦克生存能力的重要依据,50公里/小时的理论时速、40度的爬坡性能就给了T-34很大的生存与越障能力,秉承着只要跑得快,敌人瞄不准的作战理念,T-34优越的机动能力让它规避了大量德军的炮火。在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中,T-34甚至用高速撞击敌军单位的方式,成功遏制了有着其两倍重量的虎式。

T-34的V2柴油发动机

在机动性上,相比德军虎式、豹式弹簧扭杆与交错轮的设计,T-34率先采用大轮径、更轻巧的克里斯蒂悬挂。这种设计的优点是避震行程更长、越野性能更强,使T-34完美继承了其前辈BT快速坦克的敏捷点数,为进一步提高其在泥泞地和雪地的通过性,T-34还配备了更宽的履带,这在后来的冬季作战中优势明显。此外,T-34还将变速箱与驱动轮都布置在了车体尾部,既节省了车底驱动轴的空间、降低了车身高度,还进一步提升了履带的传动效率。

T-34坦克的前身BT快速坦克

除了优秀的悬挂系统,T-34还有一颗强劲又稳定的“心”,那就是拥有着500匹马力的V型12缸柴油发动机。二战期间,以汽油机作为动力还是坦克界的主流设计理念,一打就着也几乎是所有汽油机坦克的通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谢尔曼就有着“郎森打火机”之称。与同时代的汽油机相比,T-34的柴油机则显得独树一帜,在拥有着更高的燃油效率与安全系数的同时,在被击中时也不易起火,使坦克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3、拥有倾斜护甲与轻量车身的中坦T-34

装甲是坦克在战场上的最后一道保险,由于德系坦克在机动性上普遍不占优势,因此只能做到避闪不够、装甲来凑,形成了后来50多吨重的虎1坦克。但即便如此,德国人还是坚持采用传统的垂直装甲来与敌方的炮弹硬抗,导致坦克超重的同时还进一步削弱了机动性,造价高昂而又产量低下,这在后来变相拖垮了德国的国民经济。

依然采用垂直装甲的虎1坦克

相比德系坦克堆血条、堆护甲的笨办法,马雷舍夫工厂则充分发挥了其在拖拉机设计中的创新精神,带给了T-34那个时代不应有的“流线型”车身,圆润的炮塔与斜面的车身,使得它除了“菊花”以外几乎无懈可击。直到二战后期德军才恍然大悟,在虎王与豹式坦克的研发中采用了T-34一样的斜面装甲,以期望借助模仿苏联坦克的成功来打败自己的敌人。在新型黑豹坦克的研发中,戴姆勒·奔驰公司甚至还走向了极端,直接套用过T-34的外形,但却在元首的反对下没了下文。

戴姆勒·奔驰公司仿制的德国T-34

以1942年型的T-34为例,其总重量仅为26.7公吨,借助于60度倾斜装甲的设计,该型坦克可以在同等重量的条件下取得更好的防护效力,不但能带来水平方向上两倍的抗穿深,对APC等弹种也有近乎3.3倍的防御效果。另外,这种装甲布局还能在很大概率上造成跳弹,直接弹开炮弹而不伤装甲。因此在苏德战场上,T-34经常上演一边高速机动,一边弹开敌军反坦克炮弹的景象,堪称现实版的“魔法战雷”,给当时前线的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4、天生就有碾压三、四号坦克火力的T-34

一款优秀的坦克,除了能跑、能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打。而苏军坦克中的明星T-34,天生就有着碾压德三、四号坦克的强大火力。虽然德军在战前就考虑到了车辆升级,为其坦克预留了提升火力与装甲的空间,但T-34的到来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即使是“旗舰版”的三、四号主力,也无法在火力、机动、防御上占据任何优势。在虎式、豹式姗姗来迟的空档期里,还未配备长身管的德军坦克一直都无法改变被T-34压着打的被动局面。

与T-34/85同样搭载85毫米火炮的KV-85

事实上,早期的T-34火力并不那么优秀,1940年之前都装备的是30.5倍径的76.2毫米L-11 1938年型火炮,口径尚可但穿深不足。直到1940年底,设计组才为T-34找到了一款“SSR级”的F-32火炮,这款火炮之前在KV-1上就有着绝佳的表现,经过改造后的F-32随后被命名为F-34,身管长度升级到了42倍径,首批装有F-34式火炮的T-34/76于1941年2月正式下线。其炮口射出的BR-350P硬芯穿甲弹,可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92毫米的装甲,秒杀1941-1942年间德军的三、四号坦克。

保存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T-34/85坦克

东线战场上与T-34的对决让德军痛定思痛,使他们不得不为三、四号坦克换装更为强力的大口径、长身管火炮,并将配有88毫米L/56火炮的虎式与75毫米KwK42 L/70火炮的豹式投入战场。为了遏制德军新一轮的坦克攻势,苏军从1943年起也陆续为T-34换装新型85毫米火炮,即后来大家熟知的T-34/85。这款85炮改装自M-1939型防空炮,成熟于KV-85坦克,炮口初速可达797米/秒,足以击穿虎式与豹式坦克坚硬的前装甲。

5、二战时期产量与战损最高的中坦T-34

整个二战期间,T-34无疑是产量最高的中坦。仅T-34/76与T-34/85两款主力坦克,其总产量就超过了40,000辆。直到战后,这一纪录才被T-54/55坦克所取代。T-34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生产效率,除了依托于苏联高效的战时动员能力外,还要归功于这款坦克简约的设计理念与简单的制作工艺,即使是从未接触过坦克工业的平民也能轻松参与T-34的生产,由于其部分配件与KV-1坦克通用的缘故,其生产成本与生产工时也得以进一步降低。

苏军T-34坦克和德军四号坦克的合影

与德军过于追求工艺质量的工匠精神相比,T-34全身都散发战斗民族简单实用的暴力美学。为了进一步简化坦克的生产工艺,苏军甚至选用了简单的铸造炮塔工艺,而同时代的德军却依然沉迷于高精尖的焊接炮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T-34极简的制作工艺曾经拯救了危难之中的苏联。在德军坦克还未来得及停下攻势进行补给之时,刚出厂的新一批T-34就已冲上前线,将德军引以为傲的闪电战硬生生拖成了消耗战,并让他们真正见识了一下“钢铁洪流”的威力。

与T-34/76同样搭载76.2毫米火炮的KV-1

然而,在T-34惊人的产量之下,掩盖不了的还有那恐怖的战损。二战期间共有8.4万T-34被生产出来,其中将近5万都充当了苏德战场的炮灰。在战事相对激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部分新车刚从工厂下线就奔赴战场,存活时长只有可怜的几秒。但得益于该型坦克的皮糙肉厚,大部分被击毁的T-34经过连夜的返厂维修便很快恢复生机,在补充完新组员之后继续参战。眼神较好的新兵,有时还会发现车内阵亡组员散落的“人体部件”。

6、二战期间车组成员体验最差的中坦T-34

虽然T-34是一款充分贯彻极简主义,二战时期性价比超高的苏联中坦。但也正因如此,T-34带给了车组成员极其糟糕的使用体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出了名的“窄”。以T-34/76为例,其早期就采用了较小的双人炮塔,导致车长在炮塔内忙得不可开交,既要搜索周围敌军,还要负责操控火炮,同时还要指挥驾驶员与装填手,作战效能极低。直到后来的T-34/85上,苏军才改用了三人炮塔,彻底解放了死亡率高又受苦受累的车长。

借鉴了T-34倾斜装甲的德军豹式坦克

除了可怜的车长,T-34坦克的驾驶员同样需要“熊”的力量,变速箱后置的设计使得驾驶员操作离合、紧急制动都需要猛踩踏板,换挡时不得不双手用力。如果转向杆不小心卡住,驾驶员还要用锤子敲击它们来使其重新复位。虽然这种转向方式相比德系的方向盘更为简单,新学员一学就会,但在长距离行进时会剧烈消耗驾驶员体力,不利于持久作战。

T-34的后继型T-44坦克

最后,T-34缓慢的装弹与瞄准速度也是其最大弊病,相比之下德军坦克的装填、发炮速度几乎是T-34的三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T-34大部分的弹药都部署在车体底部,装填手需要在颠簸的车身、旋转的炮塔以及狭窄的空间内伸到车底去取弹药,其难度和危险系数可想而知。而火炮与车身观瞄系统视野不佳,则是其很难及时发现与瞄准目标的问题所在,部分T-34的观察窗玻璃甚至还有大量气泡,几乎起不到观察作用。

火力、机动、防御一直都是衡量坦克作战性能的三要素,而T-34的精妙之处就是做到了以上三要素的平衡,为战后坦克的发展树立了一座成功的标杆。虽然这款坦克也常因粗制滥造、毫无舒适性可言被人们广为诟病,但其立足苏联国情的武器设计理念却值得他国去借鉴。随后,苏联人又在T-34的基础上,推出了T-44、T-54等后继型坦克,其中种花家五队负重轮的59式就是以苏联T-54A为蓝本研发而来。T-34坦克的诞生对战后坦克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坦克先驱”也算实至名归。

马雷舍夫装甲火炮坦克德军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河北股票配资|十大配资公司_线上配资炒股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